近年来,数字广西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驻村帮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用实际行动为弄坤村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村民广泛赞誉的背后,是驻村第一书记倾情的付出和无私奉献,记录的是驻村人的荣光。
韩波是广西数广信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经数字广西集团党委选派担任河池市都安县东庙乡弄坤村第一书记。2022年12月,他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正式开启他的驻村工作生涯。驻村期间,他奔走于田间地头,扎根于群众之中,逐步完成项目经理到第一书记的蜕变,用真帮实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智慧汗水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从“局外人”变“村里人”,“驻”进村民心里,是村民眼中的“实干家”“好书记”。
角色在变,担当不改
驻村之初,韩波对村情民情不熟,工作缺少头绪,如何才能真正帮到村民?只能多学、多看、多想、多做!他主动到村民家里走访,对村民家庭情况、经济来源、困难情况等详细了解。久而久之,他成为了村民最信任的人。了解村情后,韩波深知弄坤村要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他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目标,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的理论、乡村振兴等政策宣传宣讲,凝聚党员干部共识。他利用走访开展宣讲,讲政策理论,谈集体发展,加强正面教育引导,转变群众“等靠要”思想,提高群众致富的能力和信心。在他的示范引领下,村“两委”吸纳发展年轻力量,增加后备干部,组建了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为主力的党员服务先锋队,以党员致富带头人为主力的产业先锋队,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火车头”引领作用,党员群众的信任度和拥护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弄坤村获评2024年都安县庭院经济项目示范村、清廉乡村建设示范村,成功申报2025年都安县乡村振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项目。韩波在都安县2023年度以及2024年度连续两年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考核评定结果中获“优秀”等级。
锚定土特产品,打好产业发展“优势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弄坤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7亩,“没什么产业基础,仅是村民自种了一些农作物、蔬菜瓜果,而且村里地比较少,难以发展大规模化的农业种植。”面对这样的现状,韩波一度十分苦恼,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怎样发展产业成为他的首要难题。面对群众的殷切期望,他没有推脱,和村“两委”班子座谈,研究发展和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思路。他一边带着村“两委”到上级单位和后援单位汇报请示,为乡村振兴发展争取资源和帮助,一边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组建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方的产业带头人队伍。
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后援单位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形成以“党建+”多渠道发展的村集体经济,重点发展土鸡、瑶山牛、水果玉米、旱藕粉、农家腊肠等项目,走出了一条以“土特产”为抓手,打好产业发展“优势牌”的振兴发展之路,2023年以来,他主动对接各级工会,依托食堂、工会发放福利等,帮助弄坤村农产品外销累计超150万余元,群众增收致富有盼头,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步增加,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办好民生“微实事”,托起群众“大幸福”
“看病花销较大,一年下来报销后仍要花费2万多元,家里还有两个娃读书,实在负担不起了。”“弄坤村地下河流丰富,雨季地下水返灌造成内涝成为常态。内涝还造成村庄主干道积水,淹没村活动中心、球场,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韩波把群众反映的困难都写在了民情日记里。他对弄坤村所有脱贫户、监测户进行了入户遍访,2024年为弄坤村85户脱贫户申请产业奖补、农业保险、医疗救助、交通补助、稳岗补贴、公益性岗位等各类资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较去年增长15.63%,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他筹措资金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提升,做好规划编制宣贯工作、村情民意摸底、基础数据收集等工作,充分考虑基层实施能力和生产生活习惯,汇总形成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统筹兼顾的规划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引领。他支撑服务好“壮苗计划”夏令营支教活动,带领“数”小青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助学、志愿服务互动,给村里的孩子们带来知识,送去温暖和关爱。
他组织编制使用村集体经济收益金奖励优异学子的管理办法,“金秋助学 护梦启航”助学活动相继助力超40名学子圆大学梦。
“韩书记对我们村里的困难群众、老党员、留守儿童特别关心,经常会利用空余时间到家里来看看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他”,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激,一声声发自肺腑的称赞,道出了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在村群众心中沉甸甸的分量。驻村工作以来,韩波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诺言,在处理一件又一件棘手事中,他也真正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历练成长。
“群众的事,就是我分内的事,只要是有益于村民的事,我都会去办”,这是韩波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一件件“小事”成就事关群众幸福指数的“大事”,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带领弄坤村人民群众一同描绘“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图文:陆俏蓉)